当前位置:首页>本地要闻>正文

情人湖

时间:2025-09-25作者:盐城新闻网阅读:18分类:本地要闻

  初秋的晨光为情人湖披上一层淡金色的薄纱,水面氤氲的雾气尚未完全散去,三三两两的晨练者沿着湖岸步道慢跑,脚步声惊起了芦苇丛中栖息的水鸟。这座位于城市腹地的湖泊,如同一位静默的见证者,在车水马龙的喧嚣边缘,守护着属于几代人的记忆与温情。

  情人湖并非天然形成,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半个多世纪以前。据《市志·水利篇》记载,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,为缓解城市内涝和提供农业灌溉水源,政府组织市民义务劳动,历时三年才将这片原有的低洼湿地挖掘拓建成水库。当时它只有一个官方名称——城东水库。关于“情人湖”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名字的由来,民间流传着多种版本。最广为接受的说法是,改革开放初期,湖畔林木渐丰,环境清幽,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年轻男女约会散步的首选地。渐渐地,“去水库边走走”就变成了“去情人湖逛逛”,这个亲切的昵称口口相传,最终取代了刻板的官方称谓,深深烙入了城市的方言地图。

  “我年轻时和爱人见面,十次有八次约在湖边的第三张长椅。”今年七十岁的退休教师陈明远每天都会来湖边遛弯,他的目光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,仿佛能穿透时光,“那时候没现在这么多咖啡馆、电影院,湖水、杨柳、月光就是最奢侈的布景。你看那棵老槐树,不知道听了多少悄悄话。”陈老师的话语,道出了情人湖作为情感载体的核心功能。它不像名山大川那样需要仰望,而是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,融入市井生活的日常脉络,承载着普通人关于爱情、友情和亲情的朴素记忆。

  然而,这份宁静并非一成不变。随着城市化的狂飙突进,情人湖也曾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。本世纪初,周边区域房地产开发热火朝天,生活污水直排、湖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曾让湖水水质一度降至劣五类,夏日常常泛起刺鼻的腥臭,岸边也堆满垃圾。“那时候都不敢开窗,湖水的味道太难闻了,年轻人也不爱来了。”在湖边住了近四十年的居民王慧芳回忆道。情人湖的黯然,曾是一代人心中隐隐的痛。

  转机出现在十年前。市政府将情人湖综合治理工程列入重点民生项目,投入巨资实施截污纳管、底泥清淤、生态补水、湿地修复等一系列措施。环保部门工程师张伟参与了治理的全过程,他介绍道:“治理的关键不仅是水质的提升,更是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重建。我们引入了苦草、狐尾藻等沉水植物,投放了鲢鱼、鳙鱼等滤食性鱼类,构建了一条完整的‘水下森林’食物链,让湖泊获得自我净化的能力。”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,情人湖终于重焕生机。如今,湖水水质稳定在三类以上,部分区域可达二类标准。白鹭、翠鸟等对水质要求极高的鸟类重新成为常客,水下摄像机甚至拍摄到了消失多年的本土螺蛳和河蚬。

  生态的改善直接激活了湖区的活力。市政府顺势而为,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,对环湖区域进行了景观提升:铺设了舒适的亲水步道和自行车道,增设了休憩座椅、照明设施和分类垃圾桶,还利用湖滨空地建设了多个小而精的口袋公园。如今的情人湖公园,已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城市客厅”。清晨,它是老人们的健身场,太极扇舞动,京胡声悠扬;午后,它是亲子家庭的自然课堂,孩子们好奇地观察昆虫,辨识植物;黄昏至夜晚,它又变身为年轻人的慢跑路线和情侣们的约会圣地。周末,更有市民自发组织的湖畔读书会、小型音乐沙龙在此举行。

  城市规划专家李教授认为,情人湖的成功蜕变,是现代城市发展理念转变的一个缩影。“它从单一功能的水利设施,演变为多元复合的城市公共空间。它不仅仅是一汪湖水,更是生态涵养地、社交聚集点、文化承载区和精神栖息地。它的价值在于,为高密度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了一处可以‘诗意栖居’的自然角落,缓解了‘城市病’,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。”

  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湖岸线的灯光勾勒出优美的轮廓,倒映在水中,与夜空中的繁星交相辉映。晚风拂过,带来阵阵桂花香。散步的人流依旧络绎不绝,有牵手低语的情侣,有推着婴儿车的年轻父母,有结伴而行的银发老人。他们的身影,他们的笑语,与湖水、灯光、草木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生动的城市画卷。

  情人湖的故事,是关于记忆、变迁与重生的故事。它聆听着城市的呼吸,记录着时代的脉搏,也安放着普通人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它提醒着我们,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,守护好身边的绿水青山,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城市记忆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基。这一池湖水,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城市的过去、现在,也预示着它的未来。

上一篇:圣域守护者

下一篇:惊叫大电影

相关文章:

1.谁说我不在乎2025-09-29

2.消失的西德尼·豪尔2025-09-29

3.谁杀了斑比?2025-09-29

4.谢利2025-09-29

5.谁是我们老爸2025-09-29

6.张震讲故事合租屋2025-09-27

7.影子勇士1(原声版)2025-09-27

8.毛侠2025-09-27